快捷搜索:  

荣昌生物:慢一点,才会走得更稳少许

"荣昌生物:慢一点,才会走得更稳少许,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让人看了很舒服。 " 账号设置我的关注我的收藏申请的报道退出登录登录搜索36氪Auto数字时氪将来消费智能涌现将来城市启动Power on36氪出海36氪研究院潮生TIDE36氪企服点评36氪财经(Finance)职场bonus36碳后浪研究所暗涌Waves硬氪媒体品牌企业号企服点评36Kr研究院36Kr创新咨询企业服务核心服务城市之窗行政部门服务创投发布LP源计划VClubVClub投资机构库投资机构职位推介投资人认证投资人服务寻求报道36氪Pro创投氪堂企业入驻创业者服务创投平台 首页快讯资讯推荐财经(Finance)科技(Technology)企服城市最新创投汽车(Car)AI创新直播视频专题活动搜索寻求报道我要入驻城市合作荣昌生物:慢一点,才会走得更稳一些医曜·2024-04-01 15:52关注祖国创新药,还是应当缓步徐行。荣昌生物已上市山东省2008-07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方法研发商36氪报道医疗健康(Health)高新技术企业我要联系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凭借维迪西妥单抗的BD出海,荣昌生物曾一度被视为祖国ADC企业的龙头。然而,这份荣光背后,荣昌生物的股价却并未受到投资者认可,过去三年中荣昌生物股价持续下跌,今年(This Year)年初更是一度遭遇单日22%的股价闪崩。

图:荣昌生物港股跌幅,来源:锦缎研究院

之所以市场如此悲观,其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整个资本市场投资热情的回落,导致投资者对于仍处于投入期的创新药公司心存芥蒂。

不可否认,创新药是一个比拼研发速度的新兴行业,研发进度可能决定一家公司的命运。但同时,创新药又是一个需要资源高度投入的新兴产业,在企业发展初期极其依赖融资。当资本市场情绪回落时,企业融资难度陡然攀升,这也让创新药企的比拼不能再仅仅聚焦于研发这个单一维度。

所谓研发,并非简单的药物研究,更包含了企业整体的开发战略。顺境时,各家企业比拼的是研发能力、研发速度;逆境时,企业资源受限,如何集中资源到最优势的项目,从而放大自身的优势,这实则才是决定一家创新药企高度的关键。

透过荣昌生物刚刚发布的2023年报,我们(We)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雄心壮志,它是并不满足于ADC龙头这个市场定位的。可是在当下这样的资本市场寒冬中,荣昌生物还是应当稳站稳打,缓步徐行,切不可过于冒进。

01 激进销售并未成功(Success)

纵观荣昌生物刚刚披露的2023年报,我们(We)从中看到了管理层对于销售增长的急迫诉求。

整个2023年,荣昌生物共取得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长40.3%,延续了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的趋势。不过为了达成这样的营收增长,荣昌生物付出了75.7%的销售费用增长。以75.7%的营销费用增长,驱动40.3%的产品增长,这样的销售结果(Result)显然是难言成功(Success)的。

图:荣昌生物2022年、2023年财报数据对比,来源:锦缎研究院

仅销售费用一项,荣昌生物就付出了7.75亿元的支出,显然公司是希望(Hope)借着两个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进入医保的契机,争取在2023年达成营收持续放量。

不过两款核心产品的最终销售数据却并未达到预期。以销售数量计算,泰它西普在2023年共销售78.23万支,同比增长59.37%;另一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共销售17.37万支,同比仅增长15.24%。

图:荣昌生物核心产品销量数据,来源:锦缎研究院

作为一款2021年6月获批的产品,维迪西妥单抗为了进入医保,曾在2022年初大幅降价,由原来的13500元降至3800元,降幅为71.85%,这也换得维迪西妥单抗2022年15倍的增长。可在上市的第三年,维迪西妥单抗的增速就下降至15.24%,进一步高速增长的预期落空,使得这款药物的将来前景遭受质疑。

不及预期的销售数据再次向投资者证明,一款创新药的天花板还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而不是靠所谓的营销驱动。

02 臃肿的销售团队

荣昌生物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的最大症结,还是在于销售团队的臃肿。

现阶段,荣昌生物共有两款上市产品,分别是聚焦肿瘤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和聚焦自免疾病的泰它西普。这两款药物从技术路线,到适应症几乎都没有交叉的地方,因此想要让这两款产品达成大规模放量,就必须搭建两条完全独立的销售团队。

在荣昌生物刚刚披露的年报中,自免营销团队与肿瘤营销团队的人数分别为750人和600人,处于并驾齐驱的态势。这两个相互独立的营销团队不仅管理难度大,而且很容易造成相互竞争的局面,不仅难以形成共振,甚至潜移默化间还会出现不必要的内耗。

图:荣昌生物商业化团队人数,来源:锦缎研究院

当然,肿瘤与自免是最大的两个药品分类,同时聚焦这两块市场的医药公司也并非只有荣昌生物一家,但它们(They)多是以某一条赛道为主,在全力打造一支团队后,再择机进行(Carry Out)第二支销售团队的构建。在营销团队构建这件事上,投资者能够再次看出荣昌生物管理层的“急迫”。

对于缺乏经验的创新药公司而言,从0到1的建立起一条成熟的营销团队本就并非易事,更不要说像荣成生物这样同时构建起两条完全独立的销售团队了。可能许在团队构建初期,公司并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但随着产品销售的放量,两个同时扩增的销售团队将大幅增加公司的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支出,从而让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

资本市场大环境好的时候,这种激进的做法可能许只是稍微增大了经营压力。可在如今这样资本寒冬中,尚处于持续亏损之中的荣昌生物,又该如何说服更多的投资者呢?

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We)就曾明确提出,荣昌生物需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与不断扩张的销售团队相比,战略资源并不充足的荣昌生物应该集中资源到核心战场,待取得突破后再寻求其他赛道的突围。战略聚焦的意义,远大于销售渠道盲目扩张。

03 失焦的研发战略

战略失焦不仅发生在营销团队构架上,同样也出现在荣昌生物在研管线研发上。

2023年报显示,荣昌生物拥有多达20余款候选药物管线,包括以泰它西普为代表的自免药物,以维迪西妥单抗、RC88、RC118等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以及RC28等眼科药物,覆盖PD-L1、ADC和融合蛋白等多种药物类型。这其中处于3期临床之后的管线就有15条之多。

一款创新药的研发进程中,研发费用是会随着临床推进而巨幅增长的,尤其是即将上市的3期临床试验,更是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储备。同时推进15条处于3期临床的管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也是促使荣昌生物研发费用飙升至13.06亿元的主要原因。

图:荣昌生物管线图,来源:公司财报

在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陆续上市后,荣昌生物的科研能力是得到市场认可的,这也是为何它一度跻身祖国创新药第一梯队的原因。可当公司规模扩大后,其发展核心竞争力就不仅限于科研能力,同时也包括关于资源的合理分配。

无论是公司规模,还资金储备,荣昌生物实则都是难以与大型制药公司相提并论的,可它们(They)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却比很多大型制药公司还要激进。快固然是影响创新药的核心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应该不顾一切地一味求快。

荣昌生物已经向市场验证了自身在自免赛道和ADC赛道的研发能力,它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过于激进。在如今这样的资本寒冬中,与其不顾一切地ALL IN研发,倒不如集中资源聚焦于价值更高的核心产品。

在资本寒冬中,活下去是最重要的,并不需要一直打鸡血研发。

04 路径依赖不是答案

一家优秀的企业,必须具备审时度势调整经营策略的能力,市场景气的时候重拳出击,市场趋冷的时候则要学会精打细算。

荣昌生物的起点绝对不算低,通过2020年港股IPO上市以及2022年A股IPO上市,荣昌生物分别募集资金38亿元和25亿元,合计募集金额超过63亿元。正是基于这两次融资,帮助荣昌生物建立起了较为充裕的现金流。

然而,随着近些年荣昌生物在研发与销售上的冒进,最终导致的结果(Result)就是公司原本宽松的现金流逐渐紧绷。

在2022年底的时候,荣昌生物账面上的货币资金还高达21.87亿元,但经过2023年的洗礼后,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数量已经下降至7.43亿元。要知道,荣昌生物2023年的亏损金额高达13.06亿元,几乎是账面获批资金数量的2倍。

图: 荣昌生物货币资金,来源: 锦缎研究院

当然,荣昌生物依然可以通过融资、BD等方式获得新的资金,如增发股份(Stock)、银行借款、license-out管线等。但这些做法实则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也会增加投资者对于公司将来的担忧。

站在产业体坛者视角,我们(We)充分肯定荣昌生物的科研能力,能够分别在两条核心赛道都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足以证明公司具备进一步成长的潜力。不过,如今融资大环境趋冷也是不争的事实,想要再从市场拿到十亿级别融资的难度堪比登天。

不可否认,荣昌生物的成功(Success)是建立在足够激进的基础上,对于它的努力(Effort)市场也曾给予过充分肯定。但这种基于激进研发的成功(Success)只是景气宏观环境下的产物,如果将其当成是常规发展策略,那么就会陷入路径依赖之中,忽略当下的市场处境而一味相信过去的经验,这无疑是在与趋势作对。

荣昌生物,现阶段缺的不是激进的发展策略,而是如何集中资源投入到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正确的方向选择远比盲目求快的发展步调更加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医曜”(ID:yiyao-jinduan006),作者:林药师,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医曜特邀作者2收  藏+10评  论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微  博沉浸阅读返回顶部参与评论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登录后参与讨论(Discuss)提交评论0/1000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微创医疗失血:千亿白马坠落记谷歌下场创立,艾伯维三次押注,这家企业正在加速达成逆转衰老AI医疗的困境与破局,鹰瞳科技(Technology)继续等风来最早的一批医疗大模型,已经走到了商业化时期一针3万美元,印度是怎么把CAR-T价格打下来的?144亿,今年(This Year)药企最大的收购案定了核药,医药赛道的下一个爆点?卷进前1%,谁能拿下新药出海下一个百亿美元交易? | 36氪新风向从玻尿酸到胶原蛋白:医美风口上的权力更迭最新文章推荐上海宣布1000亿母基金消费巨头们的新王牌4月新机大乱斗:华为P70炸场,中端市场卷翻了Waymo技术主管转投马斯克:已入职特斯拉,5年前就想来2024年「国产动画番剧」趋势报告发传单的985教授,成了B站最新顶流券商“一哥” 2023年报出炉:营收连降,投行承压荣昌生物:慢一点,才会走得更稳一些10天涨粉400万,“开封王婆”,不卖货珠海鸿瑞披露北交所一轮问询回复:量化说明2022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医曜特邀作者

专注于医药产业研究,与祖国创新药公司共同成长

发表文章84篇最近内容荣昌生物:慢一点,才会走得更稳一些8分钟前核药,医药赛道的下一个爆点?2024-03-29请给祖国创新药一点时间2024-03-18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报道的项目荣昌生物我要联系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方法研发商下一篇10天涨粉400万,“开封王婆”,不卖货

“单身万岁”的年轻人,捧红了一个媒婆。

8分钟前

热门标签暖脚宝陈丽云bn赵燕菁铁蛋白阿春信息安危技术最低工资规定李正茂小说家滋源胡兴国法兰琳卡基金排行榜黄辉李鹏杰蓝兔猴票祖国第一套邮票黄永玉考研奶奶辟谣联盟鬼怪ost王瑞淇孙博抗血清土楼妈祖社区卫生服务伶鼬关于36氪城市合作寻求报道我要入驻投资者关系商务合作关于我们(We)联系我们(We)加入我们(We)网站谣言信息举报入口热门推荐热门资讯热门产品文章标签快讯标签合作伙伴阿里云火山引擎高德个推星球日报(Daily)鲸准氪空间富途牛牛企服点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领氪36氪APP下载iOS Android36氪本站由 阿里云 提供计算与安危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举报电话:010-89650707 举报邮箱:jubao@36kr.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2011~2024 首都多氪信息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 | 京ICP备12031756号-6 | 京ICP证15014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99号意见反馈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将来36氪鲸准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Technology)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荣昌生物:慢一点,才会走得更稳一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464) 踩(18) 阅读数(6913)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